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常见问题 - 怎样避免银医通自助终端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导致数据泄露?
  发布时间 :2025-10-28

避免银医通自助终端维修过程中的数据泄露,核心是建立 **“全流程闭环管控”** —— 从维修前的数据隔离、维修中的权限限制与操作监控,到维修后的痕迹核查与介质销毁,每一环都聚焦 “敏感数据不外露、操作行为可追溯”。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措施:

一、维修前:提前筑牢数据 “隔离墙”,从源头规避风险

  1. 先做数据备份与清理,再交付维修
    • 维修前必须通过医院运维系统,将终端本地存储的敏感数据(患者身份信息、支付记录、医疗报告缓存)全部备份至医院加密服务器,备份后立即执行 “不可逆数据清除”:采用符合国家《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销毁指南》的方法,如对本地硬盘进行 3 次以上全量覆写(用随机字符覆盖原有数据),或通过设备自带的 “安全擦除” 功能清空存储模块。

    • 若设备故障无法开机(如主板损坏),禁止直接将存储介质(硬盘、固态硬盘、内存卡)交给维修人员,需由医院运维人员拆除存储介质并留存,仅将故障部件(不含存储介质)送修;若必须带存储介质维修,需先对介质进行加密锁定(如 BitLocker 加密),并设置临时密码,维修后立即修改或注销密码。

  2. 明确维修权限与范围,签订法律约束文件
    • 仅允许维修人员接触 “故障相关部件”,禁止其访问医院内网、HIS/PACS 系统或其他终端数据。维修前需断开终端与医院内网的连接,改用独立的 “维修专用网络”(无外网访问权限,仅支持故障排查所需的基础通信)。

    • 与维修厂商(或第三方机构)签订《维修数据安全保密协议》,明确条款:① 禁止维修人员拷贝、截图、留存任何患者数据;② 禁止使用自带的 U 盘、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接入终端;③ 若发生数据泄露,需承担赔偿责任及法律后果;④ 明确维修人员的身份审核流程(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、工作证明)。

  3. 筛选合规维修方,优先选择原厂或涉密资质机构
    • 优先委托设备原厂维修,原厂对设备结构、数据存储逻辑更熟悉,且内部有成熟的保密流程;若选择第三方维修,需核查其是否具备《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》《信息安全服务资质》,并要求提供过往维修的保密案例证明。

    • 禁止委托无资质的小作坊或个人维修,避免因维修人员无保密意识导致数据泄露。

二、维修中:全程监控操作行为,阻断数据外泄通道

  1. 物理隔离 + 全程留痕,严控维修场景
    • 维修需在医院指定的 “独立维修区域” 进行(如设备科专用维修间),区域内安装监控摄像头(覆盖维修全流程,录像保存至少 90 天)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
    • 维修人员仅能使用医院提供的 “专用维修工具”(如无存储功能的螺丝刀、诊断仪),禁止携带个人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U 盘等设备进入维修区域;若必须使用电脑辅助排查,需用医院专用的 “无存储功能电脑”(硬盘已拆除或禁用 USB 接口),且操作过程由医院运维人员全程陪同。

  2. 限制远程维修权限,全程加密 + 实时审计
    • 若需远程维修(如系统调试),需通过医院的 “远程运维管理平台” 进行,平台需具备以下功能:① 权限最小化(仅开放故障排查所需的操作权限,禁止访问数据目录);② 传输加密(采用 HTTPS+VPN 双重加密,防止数据被拦截);③ 实时审计(记录所有远程操作日志,包括登录时间、操作内容、退出时间,运维人员可实时监控);④ 超时自动断开(如 30 分钟无操作则强制退出远程连接)。

    • 远程维修前需临时关闭终端的本地数据存储功能,维修结束后立即注销远程登录账号,重置登录密码(若使用临时账号)。

  3. 存储介质全程管控,禁止私自带走
    • 维修过程中若需更换存储介质(如硬盘损坏),旧介质需由医院运维人员当场回收,登记编号后按 “数据销毁流程” 处理(如物理粉碎、专业消磁),并留存销毁记录(含照片、经办人签字);新介质需由医院提供,确保为空白、无恶意软件的合规产品,安装前需经安全检测。

    • 禁止维修人员以 “检测”“测试” 为由,将终端的存储介质带离医院维修区域。

三、维修后:核查清理 + 痕迹审计,确保无数据残留

  1. 全面核查设备数据,确认无敏感信息残留
    • 维修完成后,医院运维人员需对终端进行安全检测:① 检查本地存储是否已清空(通过数据恢复工具扫描,确认无敏感数据残留);② 核查设备日志,看是否存在异常操作(如访问数据目录、尝试拷贝文件);③ 测试设备的安全设置(如加密功能、权限管控)是否恢复正常。

    • 若终端涉及支付功能,需额外测试支付缓存是否清空(如残留的银行卡信息、支付二维码),并模拟患者操作流程,确认无数据泄露风险。

  2. 审计维修操作痕迹,留存全流程记录
    • 整理维修过程的所有记录,包括:维修人员身份信息、保密协议副本、维修工单(注明维修内容、更换的部件)、监控录像截图、远程操作日志、数据清理 / 销毁记录等,归档留存至少 1 年(符合医疗数据管理相关法规要求)。

    • 若发现维修过程中存在异常操作(如维修人员尝试访问敏感目录、私自连接存储设备),立即终止合作,并启动数据安全应急响应(如全面排查是否有数据泄露,必要时上报监管部门)。

  3. 恢复设备网络与权限,确保安全接入
    • 维修后的终端需重新接入医院内网前,需进行病毒查杀(防止维修过程中引入恶意软件),并检查网络配置是否被篡改(如 DNS 劫持、端口开放异常)。

    • 恢复终端的正常权限时,需遵循 “最小权限原则”,关闭维修期间临时开放的权限(如远程控制权限、USB 接口权限),确保设备仅具备就医服务所需的基础功能。

四、长期保障:建立维修数据安全管理制度,形成常态化防控

  1. 制定标准化维修流程(SOP)
    • 明确 “维修申请→数据备份→数据清理→维修实施→过程监控→维修后核查→记录归档” 的全流程步骤,要求所有运维人员和维修人员严格执行,避免因流程不规范导致风险。

  2. 定期培训与考核
    • 对医院运维人员开展 “维修数据安全培训”,内容包括数据清理方法、维修人员管控技巧、应急处理流程等;对维修厂商的人员进行医院数据安全规定培训,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维修工作。

  3.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
    • 每季度抽查一次维修记录(包括工单、监控录像、日志审计),核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;每年对终端存储介质的销毁流程进行合规性检查,确保无遗漏风险。

通过以上措施,可实现 “维修前数据不外露、维修中操作可追溯、维修后无残留”,从全流程阻断银医通终端维修过程中的数据泄露风险,同时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医疗数据安全指南》等相关法规要求。

关于硕远智能. 硕远智能是专注十年医院自助服务终端及医院自助终端系统厂家,为您提供医院自助终端,医院自助挂号机,医院自助缴费终端,报告单自助打印终端,胶片自助打印终端,医院自助签到机,报告自助打印机,医院自助发卡机,医院自助充值缴费终端,医院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,分诊系统,,银医通医疗自助终端,智慧医疗自助终端。咨询热线:400-005-1153

相关产品